这几天,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智能管理学院教师刘辉忙得脚不沾地,他带领学生与苏州玄刃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研的质谱移液工作站控制系统正进入最后的测试验证阶段。这是一款针对现代实验室液体样品制备需求而设计的全自动化制备工作系统,可全自动完成样品移液、稀释、振荡器振荡、离心分离、净化、氮吹等流程,将操作人员从繁琐的制备工作中解放出来,为质谱样品前处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带来革命性的创新,产品上市后,药企、实验室等相关业务单位的采购成本将从2万美元降低到2000元人民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依托产业基础雄厚的苏州工业园区地利优势,积极与企业、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以平台支撑、产品导向、双向赋能的思路开展工作,实现了从外包服务到自主创新的跨越。
开展“有组织科研”
时至今日,回想起园区支持高校创新平台建设政策的发布,服务外包学院科研处处长孙建依然难掩激动:“以前受制于科研投入有限,我们的教师主要通过接包的方式开展外包服务。现在真金白银的支持让我们有底气自主创新,集聚资源建平台,开展‘有组织科研’,提升科研服务社会能力。”
孙建口中的利好政策,是指园区出台的《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进一步推动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政策将职业院校纳入在内,鼓励高校在多元化筹措建设资金的基础上,新建或提升符合园区产业发展需求的实验室、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等各类科研(教学)平台,根据高校吸引或投入经费的额度给予70%的配套,释放出支持高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鲜明导向。
高校科研平台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身处创新高地的服务外包学院深知,职业教育作为对接产业最密切、服务经济最直接的教育类型,必须要紧盯“最后一公里”,实打实解决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在这样的思路下,该校积极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聚焦前瞻技术创新突破,与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协同开展技术攻关,近些年学校获批国家级平台2个,省级科研平台3个,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3个,创新区优质创新平台5个。
服务外包学院副校长冯瑞介绍,眼下,政策的导向也再度激发鼓舞了学校的平台建设热情,围绕政策优先支持的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重点新兴产业展开布局,本年度学校培育的6个校级科研平台有3个成功晋升为上级科研平台。“孤独症患者情绪识别AI技术创新平台”即将发布学校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打破科研生产“两张皮”
科研平台建起来后,如何更好地吸引外部资源加入,发挥出实际效果?“总结起来就是九个字,找需求、聚力量、多方赢。”智能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强举例,他目前主导舌诊仪与横向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根据园区某生物科技公司反馈的中医问诊效率偏低的问题,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医领域需求紧密融合,开发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医智能诊断技术,并与企业合作推出脉诊仪、舌诊仪两款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仪器,解决了中医诊断普遍存在主观依赖性和可重复性不高的问题,目前已累计销售2000余台,形成直接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申请相关专利3项。
“职业院校对产业发展趋势有着‘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洞察力,像服务外包学院就在找需求上做得非常好,帮助我们分析可以重点突破的方向,围绕一个具体的目标梳理校企双方能够投入的力量,搭建起发挥实际作用的合作平台。”苏州创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官建军同样深有感触。在申请合作共建智能遥感科研平台之前,智能管理学院院长杜梓平与企业前后洽谈对接了两个月之久,认真排摸可以发挥双方技术优势的结合点,最终确立携手攻关无人机车船的共性控制底层技术,将不同载体、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解决密闭空间探测障碍问题,产品一经推出便广受市场好评。
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研发什么,服务外包学院的市场化导向思路让科研平台共建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大大提升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今年,生物科技学院副院长覃鸿妮领衔的团队,围绕市场亟需的基因检测技术开展创新性研究,多项成果发表在国内外权威期刊,获批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立项;金融科技学院教师商琦将情报检索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总结出一套基于专利大数据获取科技创新情报的科学实践方法,目前已为几十家政府单位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科技创新情报挖掘服务。
反哺高质量人才培养
对于外包服务学院而言,科研创新的探索成果不仅要服务企业和地方发展,最终也要反哺到教学上来,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科教融汇,融是核心,汇是结果。科研与教学要紧密结合起来,用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指导教育升级。”在该校校长权俊良看来,职业教育必须跟着时代走,跟着产业走,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科研平台建设以来,最直观的一个可喜变化是我们老师发表论文积极性明显提高。”金融科技学院院长宋翠玲坦言,以前教师是闭门写论文,现在依靠平台产生成果,论文自然水到渠成。在建设人文社科类决策咨询平台过程中,服务外包学院鼓励教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立足广泛调研的前提为政府决策服务。近三年,学校有16篇决策咨询报告被政府内参录用,其中近10篇得到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除了教师们的综合学术素养得到进一步锤炼,学生的成长成才通道也愈发宽广。最让生物科技学院“自驱动微纳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负责人梅啸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学生韩越获得了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本专科毕业论文(设计)一等奖殊荣,“孩子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都得到了提升,不仅毕业论文拿了全省优秀,还通过了常熟理工学院的专升本考试,下一个目标是考取苏州大学的研究生,科研之路越走越宽。”
服务外包学院党委书记严世清表示,职业院校投身科技创新大有可为,破除了“矮化”“窄化”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学院将坚持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梳理整合校内外资源,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结合学校学科优势,不断产出越来越多的标志性成果,深度融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